是风云系列卫星的第一部主动遥感仪器,国际上首次采用双频段探测,通过双频段双极化+扇形波束圆锥扫描体制,实现对全球海面风场矢量(风速和风向)的全天候、全天时、高精度、高分辨率测量,可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重要的初始场信息,提升对台风、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警能力。
继承微波湿度计-I型体制并提升系统整体性能指标,窗区探测频率从150GHz更改为166GHz,通过4个探测频段、15个探测通道,提供全天候的全球大气湿度和温度的垂直分信息,为数值天气预报提供更高精度的大气湿度和温度初始场信息,提升对台风、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能力。
国内首次提供热红外波段的连续高光谱红外观测(3000多个通道),相比D星,单个驻留视场探元数从2×2变成3×3,地面分辨率从16公里提升到14公里,灵敏度提升2倍以上,光谱定标精度提升30%,辐射定标精度提升0.5K,有望成为红外遥感仪器的比对参考仪器。
相比MWTS-II,探测能力和性能指标显著提升,灵敏度提升2倍以上;增加23.8GHz水汽吸收和31.4GHz窗区通道,可同步探测云和降水信息;增加对流层4km和6km高度的温度探测通道,可获取更多对流层信息;可填补黎明时间卫星观测大气温度廓线数据的空白。
继承MERSI-II型全部红外通道设置,增加可见光微光宽谱段通道,首次实现风云卫星可见光波段的夜间观测功能,除了微光信息可用于低云和大雾监测、烟雾、冰雪、火情和灯光监测外,更可持续实现云和地表气候变量长期观测。
通过OI 135.6 nm和N2 LBH的气辉辐射强度探测,实现日夜交界面上气辉变化的监测,通过三个角度测量可分别获得日边、夜边和曙暮时段的电离层气辉强度信息,有望获得电离层在黎明时刻的变化情况,补充电离层全天候的变化过程。
暂无
风云卫星首次实现GNSS反射探测,国际上首次实现掩星和反射信号的一体化探测,可以实现电离层、大气、海面的综合立体信息获取;增加海表风速获取能力;较之D星,接收北斗B3信号用于掩星探测;可获得数量更多、密度更高的大气和电离层垂直廓线,更好支持数值天气预报应用。
以绝对辐射计为探测器,实现太阳总辐射测量,相较C星增加一台备份辐射计,提高了在轨衰减监测能力;缩短观测周期,有效数据较C星提高5倍;通过国际合作,形成同类仪器同时比对观测,可持续提供长期准确的基本气候变量—太阳总辐照度。
是国内首个太阳光谱辐射测量仪器,可提供165nm-1650nm光谱范围内高精度、高稳定度的连续太阳光谱辐照度观测,可用于监测太阳活动变化对太阳光谱辐射的影响,改善辐射传输模式参数精度,支持日-地响应机制研究等。
是国内首个空间太阳成像观测仪器,国际上首次实现将X射线和极紫外两个波段成像观测一体化观测,可获得太阳在X射线(0.6-8 nm)和极紫外(19.5 nm)波段的多通道、全日面、高灵敏度图像,可为太阳活动爆发过程研究和空间天气预报提供重要数据。
首次在国内极轨气象卫星上实现了多方向全能谱(30 eV~300 MeV)粒子探测,首次在国内低轨卫星上实现无伸杆磁场矢量探测。相比D星,新增磁场探测、拓展了粒子探测能谱范围和方向性,提高了辐射剂量探测器的灵敏度和精度,实现了卫星绝对电位的测量;可为空间天气预报预警业务/航天工程应用/辐射带建模研究等领域提供数据支持。
风云三号E星是风云三号03批的首发星,也是全球首颗民用黎明轨道气象卫星,卫星设计寿命8年,装载了11台套遥感仪器,其中风场测量雷达、太阳辐照度光谱仪、太阳X-EUV成像仪为全新研制载荷,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等7个载荷升级改进,微波湿度计为业务继承载荷。风云三号E星综合观测能力有四大特色:
高精度光学微波组合大气温度湿度垂直分布探测能力
主动遥感仪器风场精确探测能力
全球气候变化监测与预测的支撑能力
太阳和空间环境综合探测能力
风场测量雷达
微波湿度计
红外高光谱大气探测仪
微波温度计
  • 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
  • (微光型)
  • 电离层光度计
  • (多角度型)
  • GNOS
  • 掩星探测仪
  • 太阳辐射监测仪
  • (国际比对型)
太阳辐照度光谱仪
太阳X-EUVI成像仪
空间环境监测器
Copyright © NSMC. All Rights Reserved.
京公网安备110108002134号
京ICP备09070587号